•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瑶医药
  • 河池市人民门户网站瑶医药
  •   河池市壮瑶医药振兴计划

      (~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和自治区人民有关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政策,加快我市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特别是壮瑶医药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障需求,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壮瑶医药振兴计划(年)的通知》(桂政发号),特制定本计划。

      一、我市中医药民族医药现状

      (一)全市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明显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市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到年底,全市设有市级中医医院家,县级中医医院家,县级民族医医院家;家综合性医院设有中医科和中药柜;家乡镇卫生院能开展中医药服务;个村卫生室能开展中医药服务;中医个体诊所家,医结合诊所有家。全市共有中医药人员人,中医乡村医生人。

      (二)中医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市采取多种渠道筹资加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一是利用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资金投资卫生项目,建设宜州市和南丹县家中医医院,总投资近万元;二是利用中央补助广西县级中医医院中药房建设项目,新建巴马瑶族自治县民族医院中药房;三是完成年中央补助广西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建设任务(总投资万元),使宜州市、东兰县、巴马瑶族自治县的中医(民族)医院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四是开工建设河池市中医医院住院大楼,总投资亿元。

      (三)中医药适宜技术得到积极推广。

      为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诊疗水平,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慢性病中的优势,使广大基层人民群众能方便享受到“简、便、验、廉,安全有效”的中医药服务,年来,我市在个县(市、区)开展常见疾病的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培训,共培训中医药师资人,培训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技术人员人,培训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技术人员人次。

      (四)中医医院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

      全市各级中医医院按照“院管理年”及“三好一满意”活动标准,积极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及“三好一满意”活动,打造“卫生惠民、健康利民、服务便民”的卫生品牌工程,全市中医医院行业管理工作进一步得到规范。

      (五)中医药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有序开展。

      根据自治区卫生厅统一部署,我市中医药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有序开展。年以来,完成自治区卫生厅中医药人才培训推荐工作,共有名中医医师参加培训;在宜州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举办我市壮瑶医人员培训班,共培训人;市中医医院引进中医药人才人,并安排名业务攻读广西中医学院研究生,选派名业务前往中医药大学望京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及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学习。

      (六)中医民族医重点专科建设得到加强。

      年以来,在市中医医院开展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的中医康复治疗,在南丹县中医院、巴马瑶族自治县民族医院、宜州市中医医院、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中医医院相继开展中药足浴疗法、针灸、推拿、按摩、骨伤科、妇科、中风病等中医特色专科,全市中医民族医重点专科建设得到加强。

      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地认识到,壮瑶医药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由于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壮瑶医药的发展难以突破原有的模式,发展规模小,速度较慢,难以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医疗体系不健全,人才资源不足,壮瑶医药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创新能力不强;壮瑶医药理论研究和文化传承研究比较薄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壮瑶医药的跨越式发展。针对上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市必须抢抓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结构调整,加快创新,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加以解决促进河池壮瑶医药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按照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的总体部署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壮瑶医药振兴计划(年)的通知》(桂政发〔〕号)要求,把满足人民群众对壮瑶医药服务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壮瑶医药发展规律,保持和发挥壮瑶医药特色和优势,打造河池民族医药品牌,壮大民族医药产业,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建设幸福河池做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继承创新、医药并重。遵循壮瑶医药自身发展规律,保持和发挥壮瑶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同时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推动壮瑶医药发展。

      取长补短、协调发展。壮瑶医药、中医药、西医药相互促进,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人民健康。

      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重点任务为中心,推进壮瑶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发展。

      引导、社会参与。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的同时,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多渠道发展壮瑶医药。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到年,建成以中医药为支撑的充分体现壮瑶医药特色优势的市级壮瑶医医院,壮瑶医药服务可及性显著提高;壮瑶医药在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中的比重显著提升。壮瑶医药特色疗法全面推广,形成以壮瑶医医院、中医医院壮瑶医科、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壮瑶医药服务网点为支撑的壮瑶医药医疗与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健全壮瑶医药人才培养体制,着力培养壮瑶医药技术人员。

      到年,壮瑶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振兴,成为河池中医民族医的突出特征和显著优势,整体实力明显增强。

      .主要指标。

      到年,建成家市级壮瑶医医院,家县级壮瑶医医院,的中医医院设立壮瑶医专科。全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壮瑶医科,全市的乡镇卫生院设立壮瑶医科,完成个基层壮瑶医等少数民族医特色专科建设。筛选推广至少项壮瑶等民族医药技术。建成个县级壮瑶医药文化宣传教育。

      到年,全市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立壮瑶医科,的中医医院设立壮瑶医专科。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改扩建一批壮瑶医医疗机构,完善服务网络,改善基础条件,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在重点建设市级壮瑶医医院的基础上,改扩建个县级中医壮瑶医医院。加强壮瑶医重点学科、专科建设,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壮瑶医科。建设市、县、乡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壮瑶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推广壮瑶医治疗风湿、骨伤等优势病种的优化诊疗方案和诊疗技术。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壮瑶医医疗机构,对已创立的壮瑶医疗机构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扶持。积极推动壮瑶医门诊部、壮瑶医诊所规范建设。建立壮瑶医医院考核评价制度。

      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壮瑶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建设

      建设个市级、个县级中医药壮瑶医药常见病、多发病适宜技术推广。向全市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壮瑶医药适宜技术,为全市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至少项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民族医诊疗治法和方药。

      (二)积极发展壮瑶医预防保健服务。

      充分发挥壮瑶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逐步将壮瑶医药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积极运用壮瑶医药方法和技术,开发壮瑶医预防保健服务产品。以现有各级中医壮瑶医医疗机构和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设置养生、保健、康复等科室,开展壮瑶医预防保健服务。选择有较好基础的壮瑶医机构建设一批壮瑶医养生保健中心,大力推广壮医经筋推拿术、药线点灸疗法、药物竹罐、瑶医药浴等壮瑶医药特色保健项目,促进壮瑶医药保健、技术、产品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壮瑶医预防保健机构,规范服务行为。加强壮瑶医药预防保健知识宣传与教育。

      壮瑶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试点建设

      选择有基础的巴马瑶族自治县、南丹县壮瑶医机构建设一批壮瑶医养生保健中心,大力推广壮医经筋推拿术、药线点灸法、药物竹罐、瑶医药浴等壮瑶医药特色保健项目,促进壮瑶医药保健、技术、产品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

      (三)努力提高河池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水平。

      努力挖掘河池丰富的民族医药和中草药资源,利用九万大山丰富的中草药材资源,发展河池中草药材深加工,开发中草药及民族医药研究,推进壮医、瑶医、仫佬医等民族医药发展;发掘、整理、收集我市特色的壮医、瑶医、仫佬医等民族医药方法和品种,提高技术水平;努力争取自治区主管部门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开展河池壮医、瑶医、仫佬医等民族医药诊疗技术、疗效评价及标准体系研究;完善壮瑶医药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中药材质量控制和检验技术水平。

      (四)加强壮瑶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医药壮瑶医药事业需要,一是调整河池市卫校教育结构和规模,支持其提升为大专院校,并设立“中医药专业”。强化中医药壮瑶医药基础理论教学和基本实践技能培养,加强壮瑶医药学科带头人培养;二是开展“壮瑶医大师”、“名(老)壮瑶医”、“基层名壮瑶医”评选;三是开展名老壮瑶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及临床诊疗经验的传承研究,以临床能力培养和评价为重点,创新师承教育模式,为基层培养实用型的壮瑶医药临床,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老、少、山、穷”地区壮瑶医药确有专长人才的发掘,四是将农村具有中医药壮瑶医药一技之长的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五是鼓励西医师学习中医壮瑶医,培养一批医结合人才;六是开展面向基层医生的中医药壮瑶医药基本知识与适宜技术培训。

      (五)提升壮瑶医药产业发展水平。

      做特色壮瑶医药文化健康业。大力扶持具有浓厚壮瑶医药文化特色,集养生、长寿、养老、医疗、康复、生态旅游融为一体的健康业。

      (六)繁荣发展壮瑶医药文化。

      进一步挖掘壮瑶医药文化资源,丰富壮瑶医药文化内涵,强化壮瑶医药文化特色。通过多种途经和方式推广普及壮瑶医药科普知识,提高全社会对壮瑶医药的认知度。加强壮瑶医医院文化建设,建设市、县级壮瑶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培育壮瑶医药文化科普专家队伍,开展百姓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文化科普宣传活动。

      (七)建立壮瑶医中药材的培植。运用市场运作方式,企农结合,争取到年底建成初具规模的壮瑶医中药材的培植个,为壮瑶医产业化结构调整提供原材料的支持。

      四、保障政策和措施

      (一)加强对壮瑶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市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壮瑶医药振兴计划的实施,建立健全发展壮瑶医药工作协调机制。各县(市、区)人民、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根据壮瑶医药自身特点和规律,制定相应工作措施,积极推进壮瑶医药的发展。

      卫生部门是实施计划的责任单位;发展部门要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公立中医民族医医疗机构的资金投入;编制部门要根据实际配备公立中医民族医医疗机构人员编制。人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在医疗保险方面予以支持。

      (二)建立健全壮瑶医药投入机制。各县(市、区)人民要逐年加大投入,落实对公立壮瑶医医院投入倾斜政策,研究制定有利于发挥壮瑶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补助办法,重点支持公立壮瑶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以及壮瑶医药人才培养;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壮瑶医药适宜技术与服务,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支持壮瑶医药发展。

      (三)加大医疗保障支持力度。将符合条件的壮瑶医医疗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机构范围;按将壮瑶医诊疗项目、适宜技术和壮瑶药优先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支付范围。

      (四)建立评选表彰制度。建立健全名中医民族医评选表彰制度,对在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中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特别是长期在中医壮瑶医临床第一线并作出突出成绩的专家予以表彰和励。

      (五)扶持基层引进人才。制定并实施引进、培养基层壮瑶医药人才的政策,利用优惠政策招募中医民族医专业本专科毕业生或中医壮瑶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县(市、区)人民要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配备名中医民族医专业本专科毕业生或中医壮瑶类别执业(助理)医师。

      (六)加强壮瑶医药知识产权。切实加强壮瑶医药知识产权和利用,完善壮瑶医药发明专利审查标准和壮瑶药品种制度,研究制订壮瑶医药传统知识名录,明确壮瑶医药传统知识主体,逐步建立有利于壮瑶医药传统知识、使用、管理和传承的专门制度。加强壮瑶医药道地药材原产地工作。

      (七)加业自身建设与管理。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管理机构转变职能,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健全科学决策、决策、依法决策机制,推进政务公开,增强壮瑶医药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参与度,不断提高行业管理能力和水平。切实加业的思想教育、职业教育和思想工作,“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树立既体现中医药民族医药优秀品德又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服务。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树立行业良好社会形象。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化医药体制,加强对壮瑶医疗机构和壮瑶医医疗服务质量的监管,整顿服务秩序,规范从业行为,严厉打击假冒壮瑶医名义的非法行医行为,加大违法壮瑶医医疗广告监测和查处力度。